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決戰脫貧攻堅之年,也是“十三五”規劃收官之年。在召開不久的兩會上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“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”,鼓勵靈活就業也成為當下穩就業、保民生的重要方向。
近日,由度小滿金融(原“百度金融”)聯合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發布的《2020年創業信心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目前年輕人的創業熱情依然高漲,有超過52%的人群對創業或從事副業有明顯意向,而在有創業或副業意向以及已經創業人群中,約有二成參與調查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貸款需求。
無論年代變遷,大部分創業者仍需要“第一桶金”,在小微創業領域,創業者多數通過自有資金和貸款方式開展相應經濟活動。《報告》顯示,近60%的年輕人選擇創業啟動資金的為自有資金。其次是貸款,19%的初創者選擇此方式。此外,不足8%的初創者選擇由股東出資的方式。
年輕創業者社會閱歷不多,初始資金籌集通道相對閉塞,因此更需要多樣化的正規金融機構助力幫扶。截至目前,銀行貸款、互聯網貸款、線下小貸為小微創業者主流貸款渠道。對于精打細算的創業者來說,貸款手續費和還款方式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兩個“硬指標”。數據顯示,對于考慮貸款創業的這類人群,最為關注貸款利率及手續費高低,占比高達66%;其次是貸款可獲得性和還款方式靈活性。
近幾年來,我國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創新業態已經得到了迅猛發展,網絡貸款正成為創業者新的資金來源。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術加持下,互聯網金融平臺對特定人群的扶持力度更加便捷明顯,具有一定品牌力的合規互聯網貸款平臺受到小微創業者的歡迎。以度小滿金融的“小滿助力計劃”為例,平臺向貧困地區提供億元免息貸款,以科技金融助力公益事業,賦能下沉農戶創新創業,為實體經濟復蘇送上一記助攻。
隨著度小滿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成為小微創業者的“金融孵化器”,以小金額撬動創業市場的金融創新探索將得到更多生存土壤,進而帶動就業市場。